9月4日,新普京澳门娱乐场网站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曾志勇副教授、陈君敏教授团队联合神经外科林元相教授等多学科团队,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Nature》子刊《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影响因子IF=40.8,中国科学院top 1区),发表了题为《Sintilimab (anti-PD-1 antibody) combined with high-dose methotrexate, temozolomide, and rituximab (anti-CD20 antibody) in 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 a phase 2 study(信迪利单抗(PD-1单抗)联合大剂量甲氨蝶呤、替莫唑胺和利妥昔单抗(CD20单抗)治疗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一项2期研究)》的研究成果。这项研究首次揭示了信迪利单抗联合大剂量甲氨蝶呤、替莫唑胺和利妥昔单抗在初治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治疗中的显著疗效与耐受性,并对治疗的分子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是一种罕见且极具侵袭性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其病变局限于中枢神经系统。这种疾病的年发病率低,但临床表现多样,病情进展迅速,复发率高,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目前,以大剂量甲氨蝶呤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是治疗该病的主流方案,但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仅为1.3年,5年生存率不足30%,治疗前景仍充满挑战。
为此,新普京澳门娱乐场网站附属第一医院研究团队基于既往研究发现PD-1/PD-L1通路可能在PCNSL的发病机制发挥重要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案。这一方案结合了信迪利单抗——一种靶向PD-1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与大剂量甲氨蝶呤、替莫唑胺和利妥昔单抗的联合化疗。这一多靶点的治疗策略,旨在激活患者自身免疫系统,发挥化疗药物的协同效应,实现对PCNSL的精准、高效治疗。
团队对27名ECOG 0-2分的患者进行了一线治疗,疗效鼓舞人心:总体反应率为96.3%、完全缓解率为92.6%。经过24.4个月的中位随访时间,两年时的无进展生存率(PFS)和总生存率(OS)分别达到了57.2%和91.5%,展现了这一联合疗法的巨大潜力。
为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团队还着眼于脑脊液中的生物标志物,如干扰素-α以及IL10/IL6比率等特定细胞因子,评估它们作为预示患者预后的新指标,为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
此外,研究团队运用全外显子测序技术,深入剖析了患者的基因突变图谱。通过筛选出影响治疗响应的关键因素,尤其是那些涉及RTK-RAS、PI3K信号通路,以及Notch和Hippo信号通路的基因变异,为未来治疗策略的制定提供了坚实的遗传学基础。
此项研究成果不仅为深入理解PCNSL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也为开发针对该疾病的新型免疫治疗策略开拓了道路,丰富了对PCNSL病理机制的认识,更为未来的治疗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线索和启示,引领向更精准、更有效的治疗方案迈进。
近年来,在学科带头人陈君敏教授、科副主任曾志勇副教授的带领下,新普京澳门娱乐场网站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联合神经外科、病理科、医学影像科、核医学科等多学科专家团队,共同为中枢淋巴瘤患者打造了一套规范化、全程化的诊疗管理体系。我们致力于确保患者在治疗的每一个关键环节——从颅脑手术前的准备、手术过程的精细管理,到病理的精准诊断、治疗方案的制定与执行,再到疗效的严格评估和长期的跟踪随访——都能得到高标准、连续性的医疗服务。这一多学科管理模式不仅有助于提升治疗的有效性,还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