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内容
(一)深化教学改革,完善生物信息学专业实验教学体系
1、按照“生物信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进行课程体系优化调整、实验教学方法改革、实验教材体系建设,加强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结合,形成涵盖基础性、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项目,由基础到综合及创新的循序渐进实验教学体系。 2、使用课题组模式和以医学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采用课内外相结合的多元化实践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了形成研究生与本科生密切互动的学习环境,试点将本科实验室与研究生实验室进行部分重叠整合,形成5个创新研究的实验室单元,分别为: (1)生物芯片检测实验室 (2)基因组与蛋白质组信息学实验室 (3)表观遗传组信息学实验室 (4)药物基因组信息学实验室 (5)计算系统生物学实验室 3、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开拓实验新方法,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实验室研究进展,掌握新技术和新方法,提炼合本科生实践教学且操作性强的实验项目。
(二)加大资源整合,构建高水平的实验教学平台
1、通过资源整合,充分发掘实验室的功能潜力,设计并优化实验项目,设计跨学科的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项目,提升实验教学层次。 2、建立多方向、多形式培养模式。以生物信息学本科生实验教学为主,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及药学专业等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验教学辐射。针对不同培养对象,合理设定相应培养目标,建立适合不同专业需求、短期培训及其他多种形式的学生培养模式。 3、继续加强硬件建设。充实更新实验仪器设备,在原有3间生物信息学微机实验室、1间基因芯片实验室和1间组织芯片实验室的基础上,新建1间高速网络微机实验室。 4、加大信息化建设,实验教学资料网络共享与管理。对分子医学各类数据库进行本地化,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并完善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师生在线交流平台。 5、添置高性能计算集群支持高通量芯片数据的分析,用于支持科研需求与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进行大规模数据分析处理的能力,以适应生物医学信息大数据时代的需求。 6、为了突出新普京生物信息学专业面向转化医学的特色,将进一步开展生物信息学与基础医学实验中心的的共建项目,开拓联合实验项目,包括:(1)病理学数码互动实验室和虚拟切片系统;(2)机能学数字仿真实验室;(3)数字化形态学实验室等。 上述建设既可以丰富实验内容,满足不同层次学生进行不同实验的需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有效支撑实验室科研项目的进行,真正做到教学、科研、实践三位一体,协同发展。
(三)加强创新机制建设,促进学生课外科研创新
1、加大科研平台面向学生的开放,鼓励教师指导本科生进行创新研究。制定相关措施鼓励各专业教授结合自身科研工作,提出一定量适合本科生的科研题目,或者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与能力提出自选题目,通过双向选择,将一部分学生吸收到导师的实验室或课题组参与科学研究活动,鼓励学生做出高水平研究成果。 2、加强大学生科技竞赛组织工作,提高获奖数量和层次。 3、进一步打造和完善开放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的学生创新实践平台。
(四)强化师资培养,建设一支稳定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1、加大师资队伍的引进力度,从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引进高素质博士和专家充实到教师队伍。 2、为教师创造和提供培训、进修机会。加强在职进修力度以提高教师和技术人员业务水平,鼓励在职攻读学位,加强知识更新以提高教师学术水平,改善队伍结构。 3、支持和鼓励实验技术人员参与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 通过多种手段,逐步建立一支教学、科研、技术兼容,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互通,核心骨干相对稳定,结构合理,团结协作的实验教学团队。
(五)完善制度建设,健全管理和运行机制
加强中心管理制度建设,进一步落实各类管理制度的执行。以人为本,规范和明确各类岗位的职责和考核标准,使中心管理工作更加科学、有效;进一步探索实验教学管理改革的新思路。
(六)实现辐射共享,打造优秀的实验教学基地
生物信息学专业实验教学中心在满足本校教学的基础上,还将对附属医院等单位开放共享,提供生物信息学咨询服务,并接受省内外医学院校教师参观交流和进行学习。
|